推广钢结构 助力化解过剩产能

   2013-12-09 1040
核心提示: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体现了对钢结构的高度重视,提出推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体现了对钢结构的高度重视,提出‘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国家把推广钢结构作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钢铁过剩产能‘消化一批’的主要手段,无疑将给钢结构产业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日前,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刘万忠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对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扩需化“剩”缘何青睐钢结构?
  
  刘万忠特别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量的公共、办公、商务和住宅建筑仍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凝土结构为主,采用传统方法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建筑垃圾比比皆是,造成了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2012年,我国生产的1.75亿吨钢筋、21.84亿吨水泥,加上四五十亿吨砂石,共同构筑起了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30公斤/平方米,就不要说使用寿命期过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了。”刘万忠说。
  
  刘万忠认为,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年产7亿吨的钢铁生产大国,而且钢材价格低廉,完全有条件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钢结构建筑。推广钢结构不仅可以促进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有效缓解钢铁产能过剩,还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住宅产业化发展、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节能环保优势。钢结构建筑构件都可在工厂制作,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砂、石、水泥的用量,用水减少40%,用电减少30%;墙保温性能为传统钢混结构的3倍,使用阶段能耗降低约30%;所用钢材在建筑物拆除时都可回收再利用,几乎不会造成垃圾。二是安全优势,抗震性能好。三是钢结构建筑体系自重轻,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四是施工速度快,工期比传统建筑体系至少缩短1/3,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因此,刘万忠强调,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钢结构扩需化“剩”空间多大?
  
  面对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钢结构“消化一批”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刘万忠说,钢结构是直接消费钢铁产品的最大用户之一,近几年的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2012年,我国钢结构年产量达到约3500万吨,占钢产量的比重仅为5%左右。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钢结构产量占比最高曾达到钢产量的20%~50%,发达国家平均在10%左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钢结构发展的前景、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他强调。
  
  目前,我国钢结构在能源、交通、石化、水利、机械、住宅和城乡建设中已有许多推广应用的典型实例,但主要是解决钢筋混凝土建筑难以实现或造价更高的大跨、高耸、重载和轻型围护系统,发展空间还很大。例如,2012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57亿平方米,而钢结构建筑仅占约6%。刘万忠认为,未来我国房屋建筑中的钢结构建筑用量至少可以达到20%。按照100公斤/平方米的平均用钢量(其中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用钢量为50公斤/平方米~80公斤/平方米)计算,每年仅房屋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就可达到1亿吨。“统计数据表明,房屋建筑钢结构占钢结构总量的65%左右。按此比例推算,一年的钢结构用钢总量将达到1.5亿吨,约占粗钢产量的21%。该用钢比例将大大缓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的困境。”刘万忠这样分析,“例如,‘十二五’规划建设的3600万套保障房,假如剩下的2000万套全部采用钢结构住宅,总用钢量可能达到上亿吨。”
  
  此外,刘万忠还提到了推广钢结构桥梁的前景。目前,我国钢桥的比例仍很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路59万座桥梁中,钢结构桥梁不足1%。而美国钢结构桥梁占33%,日本钢结构桥梁占41%。另外,我国铁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建高速铁路大多以桥代路,其中80%都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用钢桥替代的潜力很大。他说,“如果得到重视和政策支持,钢结构桥梁用钢量可以从当前的200万吨/年~300万吨/年增加到1000万吨/年左右。”
  
  推广应用钢结构该如何发力?
  
  对于怎样推广应用钢结构,刘万忠认为,应该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重点加大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第一,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城镇化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广产业化、装配化的钢结构建筑,包括集装箱房屋,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对于由国家投资建设或主导建设的项目,建议政府部门优先推广使用钢结构建筑,做好示范推广和政策引导,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例如,建议中央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加大对钢结构公共建筑(机场、车站、码头、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商业设施)、学校、医院、装配式房屋建筑的投资和推广应用,在城镇化建设中加强钢结构经济房、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的示范和推广,加大铁路、公路、市政交通(包括城市立交、人行过街桥梁、隧道、涵洞、通廊)钢结构的应用推广力度。
  
  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必要的财税政策、鼓励政策,推动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发展,对钢结构工程项目给予补贴。虽然从全寿命周期来看,钢结构具有不可比拟的综合经济效益,但从一次性直接投入来看,房屋钢结构造价要略高。据统计,钢结构造价比混凝土结构大约高10%,约为200元/平方米。如果政府对这部分差价给予补贴,将为钢结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补贴标准可以参照废钢收购价,在钢结构工程达到使用寿命后,指定其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或回收利用。在这方面,杭州市政府制定《杭州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在科技开发、建筑工程比例、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的具体措施值得借鉴。
  
  第二,加快有关钢铁标准、钢结构应用规程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修订。
  
  目前,我国的钢结构标准规范还不完善,表现在钢结构住宅、金属墙屋面和新型节能材料等方面的标准、技术规范还不完善,特别是钢结构配套产品和技术标准与规范,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水平。比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体系还处在改良阶段,主体结构基本沿袭传统框架、框筒、排架等体系,今后应加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发展与钢结构配套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防火防腐涂料、轻质保温隔热材料,以及高性能钢制造的门、窗、暖气片,采用风能、太阳能等相关产品,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方面形成系统的产品标准和使用规范。
  
  第三,钢铁、钢结构等上下游产业要加强创新合作与协调,共同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首先,加强对高性能钢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结构钢还是Q345,占70%~80%。现在,钢结构用钢的最高强度级别是Q460,今后要重点开发建筑用高强钢(Q490、Q550、Q690等)、耐候钢、耐火钢、耐海水腐蚀钢、低屈服钢等高性能钢材产品及其配套的焊接材料、高强螺栓产品,形成高性能钢材应用的成套技术和标准,降低钢材用量和使用维护成本,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钢结构的应用水平。
  
  其次,大力促进钢铁产品深加工、钢结构精密制造,树立国际品牌和中国创造。如宝钢钢构开发的“数字化钢构”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套料控制系统和钢结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钢结构制造全自动化,以及实物产品和构件在计算机上立体成型,直观、准确、形象,无须进行钢结构预装配,大大节省了建安成本。
  
  再其次,促进钢铁企业、贸易商和钢结构产业群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如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萧山、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等地的钢结构产业群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钢材配送、仓储、资金周转等服务。
  
  最后,积极承担和承包国外大型工程和成套装备,诸如钢结构建筑、桥梁、冶金、电力、石化、高铁、港口、海洋工程等成套装备的出口贸易,把钢铁资源型产品转变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装备、设施和商品,同时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不锈钢 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陶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