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钢铁行业?

   2013-12-17 1120
核心提示:社会不断进步、科技迅速发展,全人类都更加珍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愈加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必须同步。否则,不仅对当
 社会不断进步、科技迅速发展,全人类都更加珍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愈加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必须同步。否则,不仅对当今是一种灾害,而且也会造患于后代。
 
  近一段时期,中国雾霾天气频现,引起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目前,对于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是否为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学界正在探究,仁智各见,结论不一。但毕竟,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已经遭到了污染、我们的健康状况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在舆论聚焦大气污染并追源之际,作为重工业之一的钢铁行业,与其它相关产业一样,均引起各界直至中央的高度关注。
 
  在全球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钢铁行业?
 
  客观说,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我国众多工业企业,对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之源都不能完全置身其外。
 
  首先,必须厘清认识。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这样表述和定性的: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必须看清路径。
 
  --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
 
  --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三区十群”中的47个城市,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环境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研究将部分“两高”行业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两高”行业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积极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
 
  显然,上述“法规之刀”,是无法“手下留情”的。
 
  历史既有连续性,也呈现阶段特征。尽管,中国钢铁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中国钢铁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对巩固中国国防建设及发展军工尖端技术的突出作用、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所发挥的重要支撑、对全球经济增长及钢铁技术进步的有效推动……是举世瞩目的,功不可没的。
 
  中国钢铁的产能过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前的重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下凸现的一种结构性矛盾沉积;频繁出现的大气污染,也是在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新矛盾,化解这些矛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非常艰巨和棘手的。因为,这些矛盾不仅是一种积淀着特定历史国情背景、表现于当今深层经济结构性的难题,还涉及到部分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和社会大局稳定。
 
  其实,当前无论是舆论,还是专家学者,或者分析人士,在涉及钢铁等行业对大气污染的话题时,虽然言辞激烈,但既没有否定中国钢铁工业的巨大历史功绩,也没有贬说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历史地位,更没有将雾霾之祸完全归咎于钢铁行业,而是批评某些企业违规超标排放污染环境,或是实地调查报道了一些人们尚不知晓的相关情况。
 
  也许,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上,缘于对昔日“钢铁元帅”自豪感的某种深厚情结,面对今日舆论的一些尖锐批评暂时难以承受。但是,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升级,已经势在必行,且是必由之路。
 
  中国全面改革正在深化,钢铁行业在自身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或新矛盾,更无法回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这一全球性的战略课题……而这些,是要触动利益格局的、是要优胜劣汰的、是要脱胎换骨的、是要自赎才能获得新生的。
 
  如果,当改革真正触及行业或企业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们依然寻找各种理由,乃至讨价还价,恐怕在历史新局下,是行不通了,这不仅难以使钢铁行业真正走出困局,更无法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局中赢得主动和先机。
 
  再理一理思路……
 
  记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
 
  大势--中国政府已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表示将切实履行承诺,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环保无国界,无论谁食言,都将受到“国际公约之剑”的相关制裁,而全局损失远比“国内法规之刀”下的个别违规企业的去留更甚。
 
  现实--中国钢铁企业,既有部分环保设施落后和不达标的,更有环保技术先进和指标领先的。当前最需要的是,遵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觉而主动落实举措,以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阔的视野,去顺应市场机制,去融入国际环境。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变至“深水区和攻坚期”,难度加大,阻力增加,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观念的碰撞、利益的纠葛。
 
  坚信--暂处困境的中国钢铁行业,既能够自赎,更充满自信;新时期下,中国正在建立起一个更加包容的体制,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制度下的认识羁绊。
 
  正视改革全局大势,中国钢铁别无选择,必需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
 
标签: 中国 钢铁 行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陶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