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中国钢材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2014-02-08 中国钢材价格网1130
核心提示:随着放假日期的临近,2013年的钢材市场也几乎可以正式宣告结束了,随着下游持续离场,销售基本进入尾声,年味渐浓,贸易商心思也
 随着放假日期的临近,2013年的钢材市场也几乎可以正式宣告结束了,随着下游持续离场,销售基本进入尾声,年味渐浓,贸易商心思也多不在出货,只求以平稳的心态度过春节,但是笔者认为,年后钢材市场可能会面临的压力却仍然不少。
 
  前段时间不少钢企公布消息,称企业扭亏为盈,初初看时,还真以为难道行业利润这么可观了吗?但是随着新闻的不断爆料,才发现这种扭亏水分实在太大,如果通过会计调整、变卖资产和拿政府补贴等手段来称自己扭亏为盈,那也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这说明整个行业整体状况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改观,来年,钢铁行业首先面临的可能就还是企业盈利问题。
 
  其次,从昨日汇丰公布的2014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为49.6,创6个月来最低水平,且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具体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1.3,为三个月来最低;新订单指数初值为49.8,为六个月来最低,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较上月进一步下降;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升至51.3;出厂价格加速下降至45.5,投入价格降至46.2,为去年7月以来最低值。
 
  PMI的回落,直接反应了制造业的萎缩,需求的不济,这让年后的市场情何以堪?产出指数的降低,这可能影响到制造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新订单指数的回落,这也反映出了近期行业的景气度欠佳;而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落,则反应出我国出口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内忧外患的夹击,年后的制造业会是如何一番景象?笔者认为,制造业的萎缩,或将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需求,年后,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缓解,那么从制造业方面带来的压力,将直逼钢铁行业,尤其是板材行业。
 
  另外,对于化解落后产能的治理方面的压力也不可忽视,化解落后产能,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年后的钢铁行业同样不可避免。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将讨论和细化市场化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差别化的价格政策、严格的信贷政策和明确的相关行业标准等。据了解,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将一律不得放贷、发债、上市融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调控政策,但均未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3%、75%、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将一律不得放贷、发债、上市融资的做法,将会在2014年继续打击着钢铁行业,当然这到底算好还是算坏呢?很难说得清。说好吧,年后的钢企可能面临更大的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成本会上升;说坏吧,这些政策有利于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所以不管是好是坏,严厉的环保政策都会让钢铁行业商家们心理警惕起来,心态上是难以放松啊。
 
  小结:春节假期马上来临,近期的钢材市场固然不会有大动作,但是提醒商家们,年后的采购热潮固然可能会释放一定的需求,但钢材市场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不管是成本、政策、还是经济环境上的,年后,钢铁行业的日子仍然不算好过,大家需做好心理准备。
 
************************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而业内的专家们也好、还是从业人士也罢,均将最大的责任归咎到供求严重过剩。其实不然,2013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产量、低库存”,那为什么钢价还是没法再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线上运行呢?笔者今天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众所周知的是,新城镇化建设给钢材市场再一次画了一张大饼,钢厂奋力增产、钢贸商不计后果的囤货赌行情;最终在年初的春季阴跌行情中再次引来长达4个月的亏损之痛。2013年我国的钢铁产能、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份,中国钢铁产能接近12亿吨,粗钢产量在7.8亿吨左右。在如此高的产能产量覆盖之下,整个国内钢铁业被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城镇化建设大饼破了,整个钢铁行业继续在阵痛和洗牌中前行,直到6月底7月初才开始有反转的迹象。下半年的价格波动频率较大,但是涨跌幅度均不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粗钢日均产量最高时接近220万吨,并且长期保持在210万吨以上高位;钢材社会库存最高时达到2235万吨的历史高位,钢企内部库存最高达到1450万吨。在这一组组的数据消耗的过程当中,2013年再次出现非典型的旺季跌价、淡季涨价尴尬局面。
 
  2013年的3月份,也就是蛇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国的钢材社会库存和重点钢企内部库存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一方面是节前商家因城镇化预期而大量囤货,另一个方面则是钢厂放量生产所致。当春季行情破灭后,钢厂和钢贸商均面临着罕见的去库存压力;经过长达数月的去库存行情之后,下半年随着行情的好转,社会库存总算是降下来了,从此长期维持相对低位水平,也就出现了去年下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奇怪的“高产低存”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大多数的答案会归类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终端需求不错,这个是实话,在稳增长、保下限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下,下半年我国钢材消化能力大大提升;然而更为主要的却是另外一点。刚刚经历过痛苦去库存的现货市场,不敢再囤货;不管是代理商也好、还是下级钢贸经销商也罢,为了规避库存风险,纷纷选择“低库存”操作模式,谁也不愿意、也不敢放太多的库存;在这种情形下,钢厂的高产计划依旧不敢降,于是出现钢厂生产的钢材无处安放的尴尬(显然,这点在所有的机构统计中均未能体现出来)。
 
  钢贸商不愿意拿货、钢厂在维持高产的同时又无法及时的套现、资金占压十分严重,因此2013年的钢厂资金压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钢厂不得不维持较高生产活动以套取银行贷款来维持。也许有人会说,市场不愿意接货、接库存,那么巨量的产量消耗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分析师对此表示,一方面是钢厂加大了直供比例,特别是像宝钢这类企业,其70%以上的资源直接供给大型制造企业,其他的钢企直供比例也是大幅度的增加,避开了现货市场流通,反应终端需求还是可以的;另外一个方面,加大了出口业务力度,很明显,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一度月销量超过600万吨以上高位,海外市场的给力给予国内市场一定的支持。可以说,2013年的钢贸市场,有点陪太子读书的感觉,无法全面反应市场真实性。
 
  因此,笔者认为,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高产低存”现象,不是市场需求太强悍,更多的可能是钢厂的无奈安排、钢贸市场的集体“避险”带来的结果,而导致的结果就是钢价持续低位难起、钢企亏损不断。
 
标签: 钢材 市场 压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陶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