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做大市场优势 其奥秘何在?

   2014-02-18 670
核心提示: 面对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国际出口市场不断疲软,本钢产品出口却一路逆袭,逐年递增,连续4年在全国钢铁企业拔得头筹,获
  面对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国际出口市场不断疲软,本钢产品出口却一路逆袭,逐年递增,连续4年在全国钢铁企业拔得头筹,获得钢企出口冠军。2013年又以年出口签约量440万吨,稳居钢企出口榜首。
 
  其奥秘何在?
 
  这是近年来本钢坚持贯彻落实辽宁省“走出去”战略的成果,也是本钢定位于国际化战略,实施全球化经营,向世界营销本钢,做大市场优势、做强资源平台、做优结构调整而结出的“硕果”
 
  做大市场优势: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本钢以“世界的眼光”,立足中国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十五”开始,本钢就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2005年,本钢成为第一个进入南美市场的中国钢企;2006年,本钢实现了中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连续3年在韩国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然而,那时的本钢产品份额很小,仅仅是国内钢企出口的一个“跟跑者”。2008年,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国际钢材市场一度低迷。本钢也不能幸免,不但新用户难以开发,就连一批老用户也纷纷失去,外销几乎降到了“冰点”。
 
  2009年,本钢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钢材市场重新洗牌的时机,不断收复“失地”,开拓新领域,抢占新市场。当年实现出口95万吨,跻身全国钢铁企业出口的前三甲,本钢在海外的合作伙伴,已由原来的不足20家发展到了42家。
 
  首次打赢金融危机后的这一次翻身仗,使本钢更加坚定了放眼全球,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高地的信心。
 
  本钢决策者开始对全球市场进行谋篇布局,部署全方位进军海外,做大出口市场。本钢准确研判市场形势,适时加大出口力度,大打“出口牌”,相继成立了中国香港、韩国、欧洲、北美等国外分公司,逐渐建立起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使本钢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3年,本钢集团的海外用户增加到90多家。几年来,本钢不断抢占市场先机,实施全球化经营,使本钢快速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
 
  2010年,本钢首次实现产品出口非洲市场,同年,本钢特钢产品实现出口“零”的突破;2010年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后,新本钢乘势做大市场份额,借助本钢销售平台,北营球墨铸铁管产品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2010年,本钢集团实现出口280万吨,跃居全国钢企出口榜首;
 
  2011年,本钢集团实现出口270万吨,继续保持出口领先地位;
 
  2012年,本钢集团实现历史突破,出口达到400万吨,比上年增加48%;
 
  2013年,本钢集团出口再攀新高,实现440万吨,比上年增加10%.
 
  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的几年间,本钢不断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出口数量和出口创汇额实现大幅度增长,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连续四年的产品出口,在全国钢企一路遥遥领先。
 
  做强资源平台:
 
  从“借船出海”到“组团出海”
 
  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本钢把目标定位在: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去。如何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从“十一五”开始,本钢开始了大胆尝试——
 
  “借船出海”,本钢“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国际钢铁贸易商联手,设立了贸易分销型合资公司,加速推动本钢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二是借助本钢产品的下游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延伸产品触角,多角度布局产品出口,加快国际化进程。2006年11月,民族自主品牌华晨成功进驻准入标准最高的欧洲市场,第一批出口的中华车,33个部位用上了本钢板。本钢汽车板借助华晨汽车“驶上”德国路,首次亮相国际市场。
 
  随着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本钢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日渐深入人心。本钢开始建立自己更为广阔的销售网络,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延伸产业链与重点经销商建立联合开发市场机制,做强销售平台。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紧密结合国际市场变化,准确研判市场形势,快速出击;加强对用户的技术服务,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用户的需求,及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2006年开始,本钢的热轧、冷轧、特钢产品陆续批量为国外客户供货。2007年8月,本钢X70管线钢,首次通过全球竞标,承接了印度某公司3万吨管线钢合同,这是本钢在国际上第一次拿到的一笔高级别管线钢“大订单”。
 
  本钢产品,一次次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亮相,也一步步拓展了本钢销售网络的版图,从“中国地图”到“世界地图”,本钢的产品,正逐渐遍布全球。
 
  2010年,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重组后的产品家族,又增加了线材、铸管等“新鲜血液”。新本钢集团通过外贸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人员的交流及销售队伍的整合,实现了商务合同、市场渠道、客户服务的统一优化,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使进出口在品种结构、数量、价格等方面更加趋于合理。重组后的第一年,长材出口量实现签约总量达80万吨,到2013年已达到138万吨,增长率达到72.5%.2013年,北营铸管公司成功开发的系列高防腐性能的污水管、PU铸管等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目前,“本钢牌”铸管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6个,产品畅销中东、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借助合并重组的优势,本钢集团创新出口产品营销思路,发挥销售平台统一整合的功能,打出口“组合拳”,2013年本钢集团出口产品的品种,实现了从板材、线材到管材等各个品种、规格的全覆盖,形成了热轧板、冷轧板、管线钢、硅钢、镀锌、特钢、螺纹钢、线材、球墨铸管等十余种产品,“组团出海”进军国际市场。
 
  做优结构调整
 
  从“大路货”到“高端精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竞争的格局日趋激烈,企业间竞争力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产品竞争能力的比拼。本钢把企业竞争的触角伸向国际大舞台的同时,也把产品竞争的档次转向了“高精尖”。
 
  2005年到2008年前,本钢出口产品大多为中低端的“大路货”,而金融危机后,高成本与低迷市场带来的效益低下,直逼企业快速转型升级,本钢适时调整产品格局,把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作为主攻方向,增加市场需求好、附加值高的“双高”产品比重。
 
  本钢开始推动产品优化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以来,本钢不断开发高端产品,以X70、X80、X100为代表的高级别管线钢,已成为本钢的名片。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集装箱用钢等高档产品研发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汽车用钢、管线钢、硅钢等12大系列1500多个牌号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已占总产量的85%.
 
  以“双高”产品,抢滩国际市场,本钢快速地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同时,快速打通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近年来,本钢的“双高”产品不断通过中国船级社、美国通用、泛亚汽车、日本日立等国际认证,为本钢快速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有效保障,本钢也成功为德国大众、宝马、法国雷诺、标致公司等高端汽车厂家供货。
 
  为使“高端精品”进军海外后,能够站稳国际市场,本钢以稳定的保障机制做后盾,为出口产品构建持续稳定提升的质量平台,紧跟市场快速跟进的技术研发平台、优先生产排程的高效生产平台,强大的个性化技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用户的要求,本钢不断拓展与国外用户的合作领域,建立产品研发、供需信息及先期介入等实质性合作,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不断拓展品种市场,提高市场对本钢产品的认知度,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从制造商到材料服务商的转变。
 
  从2010年到2013年,本钢以X80为代表的高级别管线钢、汽车板、家电板、精品长材和铸管产品,每月以15到30万吨的数量,装船运往海外。2013年,本钢集团北营铸管公司借助重组优势,乘胜将新研发的锥形管、防腐管、新型接口铸管等打入国际市场,其中新型特殊防腐管,还被指定为非洲某国污水处理项目专用管材。
 
  几年来,在向世界营销本钢的进程中,也营销出自己的精彩——
 
  本钢通过产品出口,不仅使本钢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了增强,也推动了整个集团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更赢得了本钢产品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话语权,在世界舞台上叫响了一个大写的名字:“中国·本钢”。
 
标签: 市场 优势 奥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陶钢汇